close

海報.PNG

1954年推出的哥吉拉電影,描述二次戰後,因吸收核子試爆能量壯大的怪獸爬上陸地,肆虐民宅、道路,造成無數性命喪生。哥吉拉第一次在海上造成事故時,政府官員很寫實地分成了隱瞞真相與誠實告知大眾避難兩派,並請到了生物學專家試圖解釋此生物。官員希望透過專家尋求消滅怪獸的方法,該學者則試圖理解其生成原因,努力想與其溝通、創造哥吉拉與人類共存的可能。但隨著哥吉拉造成的浩劫情勢擴大,最後人類仍選擇靠著科學家研發的氧氣破壞素消滅哥吉拉。

---------------------電影內容分隔線--------------------

熟悉的片頭,60年來一直到2016年上映的《正宗哥吉拉》都是它喔

東寶.png

 

電影自一起海上漁船事故開啟,搭配緊張懸疑的配樂,一張張驚嚇面孔伴隨一聲吼叫後倒下。原因尚未查明,緊接著海港邊村落在一個大風雨的夜晚,遭受不明災害肆虐,看到"真相"的人,一樣一聲尖叫後倒下。一連串災難發生,但舉凡政府官員、記者、家屬甚至是觀眾,都不知道災難來源為何(因為知道來源的人都已倒下..)

嚇呆1.png

 

電影前半段以磅礡詭譎的配樂勾著觀眾的心懸著,卻不見造成人類驚恐的可怕怪物真面目。生物學博士等主角們風塵僕僕的前往被怪獸肆虐的小鎮勘查,發現了早已絕跡的古生物,及一個巨大腳印。

三葉蟲.png

 

緊接著巨大怪獸再度出現,觀眾終於看到影響著未來日本,甚至是全球電影業超過60年的怪獸—哥吉拉!!!

哥在山頭後.png

 

在這出現的哥吉拉,後代亦稱之為"初代哥吉拉"。初代哥吉拉身長50公尺,2萬噸重(還有圓圓的眼睛、張開大嘴會鼓起的腮幫子...)。博士研判哥吉拉是因為人類不斷的核試驗,吸收不正常能量後身體發生變化,才會爬上陸地。破壞性除了用龐大身軀摧毀所到之處建築物外,張口會噴射出白色煙霧"原子吐息",讓萬物陷入火海。

咬火車1.png

吐息2.png

火海.png

最後倚靠主角科學家研發的未知產物"氧氣破壞素",將海底生物全數消滅,包含了研發者及人類的敵人哥吉拉。

看似一個完美結局,但畫面停留在博士臉上時,是個擔憂的表情,"我想那隻哥吉拉,絕對不會是最後一隻。如果人類的核子試驗持續下去的話"

 

---------------------------心得分隔線-------------------------------------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軍在194586日與89日分別在日本的廣島及長崎投下了改變歷史的核子武器原子彈。當時沒有人能確信投下後對日本未來造成的影響究竟多麼巨大深遠,但為了結束疲憊且慘痛的戰事,"別無選擇"的使用核能武器。廣島及長崎20多萬人因原子彈死亡,當時盟軍聽到日本電台廣播員說「幾乎所有活的東西,包括人類和動物都被燒死了。」,日本最後簽署了《降伏文書》,並獨自面對復原的漫漫長路。

 

電影上映的1954年,日本正試著走出戰爭帶來的傷痛,逐步邁向復原階段。此間日本始有餘力反思戰事的起源及面對原子彈造成對核能的矛盾情感。電影中,因人類不斷試驗未知的核能技術,造成了哥吉拉這個前所未見的巨大怪獸,述說著人類在無法掌握影響的情況,一味地貿然進行試驗,為了一己之私。那麼,便要有承擔嚴重後果心理準備。再者,哥吉拉肆虐應該被制止,但是人類解決的途徑總是單向的消滅,消滅一切自己的敵人,不懂如何溝通,也認為沒必要為之。因為是怪物、是敵人,消滅,不擇手段。

 

最後,採取與之前同樣的手段,貿然地以一個尚未研發完成的武器對抗目前的敵人,選擇忘記伴隨而來的未知後果,總是為了消滅一個,選擇寧可錯殺一百的方法。這之間,當警告的聲音響起,往往消散在多數人的殷切期盼中。電影裡研發出氧氣破壞素的科學家,因為了解若技術被運用於武器會為社會帶來的可怕動盪,隱藏了研究成果,但面對女主角請求及新聞不斷放送的災難畫面,最後仍屈伏於內心的脆弱,選擇了"就使用一次"。他認為摧毀研究內容及自己,可以讓氧氣破壞素徹底消失。但他及政府大眾,選擇遺忘這次使用,帶來的後果,也許不是任何人可以承擔的。畢竟沒人知道,下次出現的哥吉拉,是否更加強大。也沒人知道,人類是否終於準備好,承擔自己造成的災害反撲。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哥吉拉 1954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iyafa0281 的頭像
    diyafa0281

    diyafa0281

    diyafa02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